如果大自然是種信仰

無論是東方抑或西方人,無一不嚮往日本的飲食、建築、設計及美學,更一直被成為學習的對象。日本文化能達到如斯境界,皆源自禪宗的深遠影響。

禪宗乃佛教宗派之一,十二世紀才傳入日本,卻沒有具體文字解釋;與其說是宗教,它更像一種處世哲學。禪之所以能滲透生活的每個部分,就是因為「不立文字」,沒有立書成學,而是「直指人心」,教人在修行的過程中認清內在,找回本我,得到頓悟,從而發自內心的生活。

禪同時講求「眾生平等、敬畏生命」,面對宇宙萬物,沒有崇拜,只有謙卑。人並不能獨立存在,而是與自然共同呼吸,融為一體,才能達到「和」的境界。所以「春來草自生」、「雲靜日月正」、「水自茫茫花自紅」,一切簡樸,但不簡單。日本的茶道、花道、劍道、庭園景觀,無一不反映「和、敬、清、寂」的精神。

僧人練習禪修生活,先要學好洗臉、坐禪、諷經、行缽、迴廊掃除等基本功。但於凡人而然,農事和種植,何嘗不是修行的一種?日本自然農法創始人福岡正信曾謂:「農業的最終目的不在穀物的成長,而在於人類的教化與改進。」如何透過耕種認識土地,讓生活與大自然並存是我們的課題。觀察天氣、培養泥土、撒種、護苗、施肥、收割...每個步驟存著許多學問,學習與天地合一,當一個真正的農夫絕對是漫長的人生修行。可惜有些自作聰明的人卻忘了本心,為了一己私利放棄大自然自在的本貌,更作出破壞和掠奪的行為。環看今天的香港,好端端的農地一幅幅被水泥吞噬,滋養土地的人反過來被煎熬得像熱鍋上的螞蟻,旁人卻裝作視若無睹。如果大自然是種信仰,農地就是禪殿;這莊嚴的道場,又豈容他人來任意踐踏?

在田間「修練」過的,都曾頓悟過、被感動過。就算當不成農夫,我們至少學會對萬物的尊重。如今在資本主義下被挑戰的不單只有農業,還有我們的文化與未來 - 倘若今天守不住淨土,他日將要犧牲的定必會更多。